吊椅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吊椅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60后70后殡葬工多内部找伴侣80后爱突破圈子谈恋爱重庆新闻资讯生活dd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09 21:19:08 阅读: 来源:吊椅厂家

60后70后殡葬工多内部找伴侣 80后爱突破圈子谈恋爱 - 重庆新闻 - 资讯生活

有没有殡仪馆、安乐堂的朋友?面对这一问题,估计很多人会摇头,或摆手。听上去,在殡仪馆当火化工、在安乐堂当入殓师,这些特殊工作有些让人毛骨悚然,人们往往也避而远之,平时闲聊也忌讳这一话题。

每一个人都逃不过死亡这一宿命。也是就说,我们每一个人,都离不开殡葬工这一护送我们人生最后一公里的群体,因为他们是大家生命最后一幕的导演者,也是护送者。

可以这样说,殡葬工是离死神最近的一个群体,他们每天都要见证生死离别,见证生命的终结。不过,因为传统观念作祟,外界在与他们打交道时,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戴上“有色眼镜”,曾经让他们的爱情,他们的婚姻,打上了一个特殊的符号。

那与死神亲密接触,爱神是否愿意青睐他们?本月初的清明节期间,重庆晨报记者走访了目前在岗的石桥铺殡仪馆、重庆安乐堂等殡仪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爱情婚姻生活状况。

对于主城老、中、青三代殡葬工来说,几十年来,“死神从未走远,但爱神在逐渐靠近”。三代殡葬工爱情婚姻的大门,也在徐徐打开。

50后殡葬工:老婆多找“农村的”

还有2个月,谢运才就将迎来59岁生日,他是目前石桥铺殡仪馆从事火化工作工龄最长的人。

尽管只是一名普通的火化工,但谢运才在全国殡葬界,是一位名气颇高的人。大约五年前,他获得了全国民政系统的最高荣誉——孺子牛奖。

1980年,谢运才返城就业,被安排到了重庆市殡仪馆工作。“那个时候的殡仪馆,年轻人们就是以50后、60后为代表的殡葬工们。

在那个年代,刚刚改革开放,好多被安排到殡仪馆工作的年轻人,都千般不愿万般无奈。到了殡仪馆,不是唉声叹气,萎靡不振,就是提这种要求那种条件。只要有机会,不少人都千方百计托熟人找关系调出了殡仪馆。

为啥呢?这和殡葬这个特殊行业婚姻恋爱难不无关系。“已恋爱的小伙子吧,到了殡仪馆,害怕对方不干了。没有谈朋友的吧,害怕在这里工作后,就永远耍不到朋友,尤其是心仪的女朋友。”

谢运才说,那个年代,好多殡仪馆的同事们,找沙坪坝、九龙坡等一些农村的女性做老婆。

婚后,他们的老婆中不少都没有工作,而是全职在家,由殡葬工一人养家。

实际上,作为一名50后殡葬工,谢运才本人的婚姻,也是这样的过来的。谢运才的老婆,是一个被称为三圣乡花的姑娘。三圣乡,当年属于江北县管,如今隶属北碚。

谢运才说,老婆当年可是力排众议,毅然嫁给他的。不过真正接触到他的工作,初婚时每次来殡仪馆找他,眼睛都哭红了一片。“我脏点臭点苦点累点,又算得了啥子嘛!只要回家洗个澡,照样可以还你一个干干净净白白净净的老公撒!”当年,谢运才是这样回答老婆的。

谢运才说,外界对殡葬工的偏见,或多或少,一直都还存在。他的儿子谢毅,当年大学毕业后,毅然选择接父亲的班,进了重庆市殡仪馆。孰料他对殡仪馆的毅然选择,竟然严重影响了以后女友对他的毅然选择。

曾经,前后有两个姑娘爱上了他,一个来自成都,一个来自本市铜梁。两个姑娘都曾经同他谈婚论嫁。第二个姑娘,甚至还同他定好了结婚宴。但最后,姑娘都同他匆匆分手,甚至不辞而别。“当年,姑娘们背信于儿子,原因无它,都是因为对这个职业的偏见和不理解。”

60后70后殡葬工:内部寻找伴侣的多

“还好,我到殡仪馆工作前,就结了婚。”石桥铺殡仪馆工会副主席马建玲,是一位60后,回想这20年的殡仪馆工作,她坦言:对于60后70后这一代的殡葬工,婚姻仍然是一个老大难问题。

曾经很多年,不少年轻人到了殡仪馆,只要有机会,都想千方百计托熟人找关系调出了殡仪馆。可马建玲刚刚相反,她是主动申请调来殡仪馆工作的。很多人并不知道,20年前,她还是沙坪坝区一名语文老师,已执教鞭10来年。

从学校到殡仪馆,跨度确实大,不过马建玲由她自己家庭的原因。一方面,她对殡仪馆并不陌生,因为父亲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,家属楼就在殡仪馆旁边,她小时候还经常和小伙伴们约到馆内玩耍,对各个设施,都已经很熟悉。

“没有畏惧感。同时,老公也比较支持。”马建玲说,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自己的女儿还小,丈夫又在部队,调来殡仪馆工作,外公外婆刚好能照顾小外孙。“她爸爸说,尊重我的选择。”

尽管已婚,不过马建玲来殡仪馆工作时,还比较年轻,30出头,很单位很多年轻人都能打成一片。“我还试图给单位的男同事们,介绍女朋友。不过好几次,都被别人一句话给拒绝了。”

马建玲说,90年代初期到殡仪馆工作的,很多都是60后70后,因为工种特殊,很多殡葬职工都很难找到其他行业内的人生伴侣。外界对殡葬职工的偏见,马建玲感触颇深。她从学校调到殡仪馆后,曾经不少人很吃惊,也很不理解:“哎呀,殡仪馆,好恐怖啊,你怎么往那个地方调呢?”

记得有一位年轻的同事,性格较为开朗 ,也很外向,曾经也谈了恋爱,而且感情还不错。“但接触到父母后,就会遭遇强烈反对。因为女方父母的反对,最后被迫分手的。”

更多的,还是恋爱还未开始,就已经被扼杀在了摇篮中。马建玲说,那个年代,在殡仪馆工作的女孩子还好,因为多数从事的是行政工作,而一线工作的小伙子们,就难得多了。“介绍朋友,别个女孩子条件好的,一听说你在殡仪馆工作,急忙摆手,面都不愿意见。同时,有的小伙子也不自信,总是害怕别人条件好,害怕被瞧不起。”

在身边同事中,还有这样的故事。有一位同事,和妻子结婚后,一直都不敢告诉妻子的亲人,他是干什么工作的,在女方家里,他的职业只有妻子和岳父母三个人知道。一直到10多年后,孩子都上小学了,这个秘密才逐渐公开。

马建玲说,殡葬职工中,不少人选择的伴侣,都是采取“近亲结婚”,找本单位的同事或本行业的人员嫁娶。“到了本世纪初,随着殡葬工的待遇提升,大学生也加入这一行业,情况一定程度上有些好转,但相对还是较难。”

80后殡葬工:突破圈子谈恋爱

“殡葬从业者,打破外界的对我们的偏见和误解,得靠咱们这一代。”在渝中区安乐堂工作的刘禹,看上去和都市白领并无多大差别。1986年出生的他,开着一辆白色的中级轿车上下班。正装和书包,是他在工作期间的标配。

“我的老婆,身材好,长相漂亮,是我们高中当年的班花。”谈到自己的婚姻,小刘一脸自信。他结婚时年龄很小,才23岁,如今也是一位2岁半孩子的父亲。

回想起从事殡葬行业,小刘说主要还是缘于自己高考的失败。“模拟测试本科没有问题,结果落到了专科,第一志愿就是殡仪专业。”

他就是上大学之前的那个假期,和妻子谈的恋爱。“实际上,选择和妻子结婚,除了感情的考量之外,也源于她对我的工作,对这个学科,对这个行业的理解。”刘禹说,妻子在外地读书,他在重庆,那两年二人的话题,涉及殡葬本身并不多。

直到刘禹实习后,对方放暑假回重庆。“实际上,到安乐堂实习,我心里一直在犹豫,到底要不要给她说。后来,我实在瞒不住了,因为她见我天不见亮就起床去实习,忍不住问我干什么?我直接给她说了,抬死人。她的表情并不惊讶,直接说她猜也是,希望早点回家。她接受了我的工作,这种理解,超出了我的预想。”

此后,“不管在任何场合,别人问到我干什么工作,我就直接说,我在菜园坝的安乐堂工作。当然,这个时候,大家的第一反应,往往会说‘这个工作好啊,你们的工资好高哦。’我也会趁此机会,给大家解释工作的辛苦程度,既要起早,还要摸黑,加班也是常事。”

刘禹说,因为行业特殊,很多老殡葬工们认识新朋友,为了避免尴尬,很少介绍说自己是殡仪馆的,一般都说是“民政局的”。但他们80后这一代殡葬工作者,遇到外面的朋友,一般都直接说殡仪馆的、或者直接说安乐堂的或者是某公墓陵园的。

“真诚换来了朋友,很多人家里办丧事,还直接找我帮忙。”刘禹说,这种交往的方式,不只是限于他的朋友圈,还包括妻子的朋友圈。“做朋友,社会交往,我们的内心必须得真诚,必须得更加坦荡,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和理解。”

和刘禹一样,在渝中区安乐堂工作的80后美女罗静,人生中的另一半,依然不是在本行业。她的丈夫,在部队工作。

“我应该是一个跨界工作者,因为我之前的专业和工作,和殡葬八竿子打不着。不过,这个行业,让我成长。”罗静说,单位里10多个80后的年轻人,相比其他行业的同龄人,都要显得稳重和成熟一些。

“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这个行业,尽管大家不熟悉,但归根到底它还是服务行业,而且服务方式和技巧,还更考究。因为我们面对的,是刚走了亲人的家属。”罗静说,别的行业,提倡微笑服务,而这一行,必需要严肃,至少不能笑。

因为来安乐堂办丧事的,都很悲伤,笑容是一种非常不礼貌和让逝者家属难以接受的行为。”罗静说,而在行业内,如“你好”、“再见”等基本上属于禁语。“而’再见’这两个字,则更不能说,谁还想再来一次这里?”

逢人爱笑、待人接物稳妥,执行力强,是个工作狂,是周围同事对刘禹的总体印象。罗静在大家眼中,同样也是一位能干的小姑娘。他们俩,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特别顾家。二人的孩子年龄相差不大,不过在各自家里照顾孩子的,总是他俩。

“或许,这和我们见了太多的生死离别有关。因为,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明天。在有限的时间里,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、陪家人。说不定某一个清晨,老人就离开了。孩子在需要你陪护时你不陪她,长大后他就不理你了。”刘禹说。

尽管,死神从未走远,但爱神在逐渐靠近。确实,与刘禹和罗静年龄相仿的80后90后一代的殡葬工,在婚姻反方面比前辈们要幸运很多。这些年,这些年轻的殡葬工接触面比前辈们广多了,交际圈也要大,恋爱成家情况则明显有了改善。

罗静说,对于80后90后殡葬工作者们来说,都还是希望在别的行业里寻找另一半。“这对下一代来说,无异于又多了观察这个世界的另一个窗口。”

江西去离子纯水机

昆明番茄分级机

重庆补漏防水胶